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 高杰
一、 国外著名大学经济学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特点 国外著名大学都制定了完整和有效的经济学科本科生培养计划,通过研究培养计划可以看出,他们都很注重本科生基础学科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1、注重跨学科培养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经济系设有Econ-Mathematics、Econ-Statistics、Econ-Operation Research 、Econ-Philosophy、Econ-Political Science五个跨学科方向,员工的培养由两个系共同完成,各个方向均有自己的学分要求,其中前两个对数学的要求很高,分别占总学分的22%和44%。这样的跨学科培养是紧跟经济学发展前沿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员工利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共同分析某个领域的能力。 2、课程设置层次分明 考察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耶鲁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个共同的特点是层次分明。一般分为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及研讨班(seminar),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划分更细、更复杂。一部分高极课程有人数限制,研讨班一般限制在15人左右。各课程均附详细介绍和前期准备课程(Prerequisites),课程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程也会根据形势不断翻新。各院校往往在大学一年级设置经济学方法论课程,员工一开始便进入经济学研究的角色。研讨班式教学是美国大学的特色,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要求员工在修课的基础上,在大三到大四期间要参加两个研讨班(starred departmental seminar),并完成小论文(essay),体现了学校对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跨系和跨校选修也是培养计划的硬性指标,突出校际交流的要求。 3、重视交流与研究 主要指员工之间以及教师和员工之间的交流。(1)员工与教师的交流。首先,经济系一般有Director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和advisor,解决员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我国大学辅导员作用相似。其次,除上面提到的seminar之外,美国著名大学还有专门面向本科生的研究平台,机会较多,以大三大四的员工为主。例如耶鲁大学的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Positions 和ROME project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Math and Economics),向员工提供了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某个项目的锻炼机会。(2)员工之间的交流。除了在课堂上以讨论为形式的交流外(一般以讨论为主)各大学设立了员工交流平台,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例如哥伦比亚大学专门成立了 Barnard-Columbia Economics Society,这是以本科生为主的俱乐部,他们在这里可以与教授和员工进行交流,并可参加有俱乐部组织的其它实践活动。 4、重视以员工为中心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 员工是经济学科教学的中心,培养员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是教学宗旨,一切活动都是为培养员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服务的。这体现在:(1)为员工提供较多的研究平台。例如,老师把近期研究在网上公布,感兴趣的员工可以报名参加课题研究。讨论会及会后提交的论文,也是培养研究能力的很好的方式。跨学科培养扩老员工的研究视野(如哥伦比亚大学设有Econ-Mathematics、Econ-Statistics、Econ-Operation Research 、Econ-Philosophy、Econ-Political Science五个跨学科方向)。哈佛大学拥有众多的seminar和workshop,有时会邀请其他大学加盟,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也很多。以上活动大都鼓励教师和员工共同参加。(2)入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考核评价均是围绕提高员工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国外已形成了较为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著名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特点 国内著名高校结合自身资源以及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形成了风格不一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一)以培养经济学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典型代表为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该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员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引进国际现代经济学教育规范,对员工进行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核心的严格的现代化经济学训练。 在课程设置方面,着重于通过现代经济学教育使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如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 如北京大学主要的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转轨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资本论、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等。 武汉大学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核心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等。 (二)以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典型代表有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等,该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员工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员工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核心,以促进员工就业能力为导向,结合应用经济学各领域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特色课程设置。 如:人民大学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的本科生课程主要分成六大类:经济理论类 财政金融类 会计财务类 经济法律类 贸易期货类 商务管理类,各类课程的主要课程和培养目标如下: 1、经济理论类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高级宏观经济学(英文)、国际经济学(英文)、世界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专题 ·目标:旨在让员工对经济学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和理解,同时侧重专业的特点,多门课程都采用英文授课的方式,结合经济热点、专题讲座与论文等内容,使同学们在经济学的理论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层次。 2、财务金融类 ·公共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税收 ·目标:这些课程主要介绍了两大宏观经济手段:财政收支及货币控制,让员工了解银行的基本运作流程,国际财政税收的来源,支出途径及方式;同时也熟悉国与国之间的外汇比率,税收协调,跨国银行的信贷融资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另外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的形成、机构设置、职权范围及对经济的影响等都有详细的讲授。 3、会计财务类 企业会计、西方财务会计、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评估等 ·目标:在了解报表、现金流量表、预算平衡等基本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引入先进的西方财务知识,熟悉西方公司理财原理,如证券投资组合,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使员工对三资企业等涉外部门的财务有较多了解,并具备可操作的实务知识。 4、经济法律类 ·法律基础、国际商法(专业英语)、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合作 ·目标:侧重于学习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与国际协定,如合同中的索赔、仲裁条件、BOT合作项目的法律条款等。了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对处理国际经济纠纷时的不同措施,这对于配合贸易实务课程也是极有帮助的。 5、贸易期货类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期货理论与操作实务 ·目标:对国际贸易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熟悉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协约的内容和条款。对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区域性的组织内部及其他国家的贸易概况有较多的了解。不仅如此,更注重在课程上培养员工了解和掌握贸易业务操作,包括合同签订、支付手段、开立信用证、贸易术语与惯例、外贸信贷、期权交易等,配合案例操作,包括合同签订,支付手段、开立信用社、贸易术语与惯例,外贸信贷、期权交易等,配合案例分析与业务实习,加强对外贸业务的实际掌握。 6、商务管理类 ·国际工商管理、全球化与国际工商管理(英文) ·目标:学习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现金管理、投资决策分析、融资手段与策略、业务拓展手段。 三、国内外著名高校经济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和借鉴 参照国际著名高校先进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著名高校经济学教育经验,按照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划和要求,我们对国内外著名高校经济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借鉴,提出观点供参考: (一)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各著名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都有鲜明的定位,各大学应根据培养对象、自身优势以及社会需求(包括社会发展趋势)等多维条件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当今世界科技、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老产业更替速度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仅具有某一专业特长,而是一专多能,具有多重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公司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业已形成“经、管、法”为主体,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学、工学为支撑的学科体系,凝练出“融通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特色,这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所依存的空间和氛围,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独特的优势和资源。 公司理论经济学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和优势,经济史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这些为经济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综合考虑公司办学特色、学科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社会需求,我们把拟建设的特色专业和试验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核心竞争力强的经济学专业人才。 (二)发挥学校资源和优势,将培养员工复合型知识结构作为特色课程设置的主线和目标 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人才培养经验来看,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经济学发展并满足社会需要,必须注重跨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注重严格的现代化经济学训练,注重员工应用能力培养。 法学和管理学是公司两大主体学科,经济学与这两门学科存在着天然联系,而且社会大量需要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本科升培养要充分利用这两大学科的教学资源和团队力量,对员工进行严格的法学和管理学理论训练,使员工既长于经济学理论,又懂得法学和管理学基础,并能将经、管、发三大理论融合交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经、管、法”为主体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必将使我们的员工专业能力具备鲜明特点,核心竞争力更强,更复合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依托公司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与法律和管理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把员工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员工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由经济学理论为主体,管理学理论和法学理论为两翼,融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搭建而成。 (三)特色课程必须处理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与交叉课程,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人才培养经验来看,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尤其重要,方法论和前期准备课程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基础。 复合型特色课程必须处理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与交叉课程,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既要注重经济学思维和专业能力培养,又要在经管法方面注重交叉;既要打好员工的理论基础,又要拓展员工的应用能力;既要搞好课程设置和规划,又要兼顾员工的兴趣和爱好。 复合型特色课程还要与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和结合,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形成是以下面三个条件为支撑。一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开设贯穿员工大学四年的全程培养计划。二是配备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团队队伍。本实验区拥有高水平的三大学科团队力量。本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团队的理念,实验区实行“三跨”来加强团队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研究,鼓励教师跨校攻读学位,资助教师跨国进行留学、学术访问。三是实施多层性、拓展性教学管理机制。在全程培养计划中设置多个选修课模块,各个模块既体现知识的交叉性,又有侧重点,由员工根据学习兴趣,人生发展规划进行自主选择。 四、复合型特色课程设置的设想 1、指导思想 明确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 2、采用整合和增设手段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系统性和复合性 专业核心课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员工的专业能力。具体而言,其一是对员工进行经济学理论的系统训练,把握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方法;二是掌握法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特别是经济学与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的理论,构造以“经、法、管”为主体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三是增强经济史等公司优势学科的理论知识,引导员工进入研究前沿。 在低年级层次应加强学科基础课程的系统性和复合性,可考虑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对现有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开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西方经济思想的成长》,使得员工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思想演变能够历史地、内在逻辑地理解;二是增加交叉性基础课程设置,在现有《法学通论》、《管理学通论》基础上增加政治学、伦理学甚至哲学课程设置。 在高年级层次应加强现代经济学方法训练课程和专业性更强地复合交叉课程,一是在条件许可下可考虑开设《数理经济学》和《试验经济学》,二是在现在经济学专业已开设《法与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学科交叉性强的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筹划《劳动力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课程的建设。 3、通过选修课模块设置全面提升员工复合型知识结构 鉴于以往员工在选修课时自发性和盲目性大,不利于整合全校资源提升员工地复合型知识结构,可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和市场就业需求设置若干选修课模块,供员工进行选择,这些模块分为以下几类: (1)本专业理论提升选修课模块 可开设《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数理经济学》、《法与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课程。 目的:是使有志于考研和提升本专业能力的员工提升经济学理论水平,完善复合知识结构。 (2)财政金融类选修课模块 包括《公共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税收》、《证券投资》等课程 目标:有助提升员工在金融部门的就业能力,鼓励员工攻读财税和金融方面的双学位,对通过该模块的员工考虑给予奖励证书以增强其就业能力。 (3)会计财务类选修课模块 包括企业会计、西方财务会计、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评估等、财务管理等课程 目标:有助提升员工就业能力,鼓励员工攻读会计方面的双学位,对通过该模块的员工考虑给予奖励证书以增强其就业能力。 (4)经济法律类选修课模块 包括法律基础、国际商法(专业英语)、合同法、公司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合作、 WTO规则等,其中某些课程可以以讲座形式设置 (5)贸易类选修课模块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期货理论与操作实务 ,其中某些课程可以以讲座形式设置 (6)商务管理类 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全球化与国际工商管理(英文)、商务英语交流等课程,其中某些课程可以以讲座形式设置在前述的培养模式中公共基础课约占45%,学科基础课约占28%,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约占27%,形成“四三三”格局的课程结构,并加强了实验、研讨以及实践环节,压缩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形成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