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为更加生动呈现中国环境司法建设的丰硕成果,《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年)》新书发布会暨2022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揭幕会于2024年1月13日下午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南财经政法老员工态文明研究院、“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会议以发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年)》、揭幕2022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为主题,包含新书和案例介绍、主题报告、评议与研讨等环节。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吕忠梅,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胡云腾,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李相波,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郭修江,法律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姜杉,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际交流部部长秦天宝,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法律适用》副主编梁欣等领导到会指导。公司生态文明研究院经理栾永玉、社会科学研究院经理石智雷、“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执行负责人、生态文明研究院常务副经理张忠民等出席本次会议。
吕忠梅、胡云腾、栾永玉、姜杉等发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年)》新书
李剑涛、徐向春、李相波、郭修江等揭幕2022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
栾永玉代表承办方致辞,他强调环境司法的研究最需要交叉学科的支持、也最能体现交叉学科的优势,须打破单一学科壁垒、拓宽环境司法发展多元智识渠道,集结多元学科优势、实现环境司法发展科学高效目标,并表示公司生态文明研究院作为以交叉学科为己任的新型科研平台,将始终聚焦环境司法的研究、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的工作,作为联合出品方,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和课题组一道,组织、撰写和宣讲好《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系列丛书。
栾永玉致辞
石智雷主持2022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揭幕仪式及介绍环节。
石智雷主持
张忠民详细介绍了《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年)》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并总结了2022年度我国环境司法发展的整体特征:一是司法改革开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司法专门化体系基本成熟,环境司法共治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司法理念铸魂,环境司法专业化规则体系日渐形成,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类型基本定型;三是司法影响远播,绿色司法方案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张忠民介绍新书
本次会议,公司生态文明研究院与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共同形成了“关于加强环境司法案例精深研究的倡议”即“绿色司法案例研习北京共识”。该倡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司法案例是促进理论实务对话、不同法系融贯的“美丽信使”,更是展现环境法治事业成就、凝聚环境法治共同体意识的“最佳信史”。值此新的发展机遇期,理论界与实务界、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与社会、广大的环境法治共同体应在环境司法案例的征集和汇聚、检索和建设、研究和分析、转化和运用等方面,互补优势、携手前行!
2022年度《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与“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揭幕会联合举办,既是“表成果”,展示了“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22年度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的观测分析结论;也是“聚共识”,提炼了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环境司法发展研究的最大意向;更是“促合作”,推动了各方发挥所长、精诚团结,共同关心和助力我国环境司法事业进步。尤其是本次会议发布了“绿色司法案例研习北京共识”,这对于中国环境司法案例研究共同体形成、中国环境司法案例研究的范式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悉,“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自2016年开始跟踪观察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状况,业已出版了《环境司法专门化调研报告(2016)》《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5-2017、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等系列丛书。每年的6月5日,课题组年度的总体观察报告《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绿皮书)与最高人民法院年度《中国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形成了民间研判与官方总结的良好互动传统。
自2022年开始,公司生态文明研究院作为联合出品方之一,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和“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共同发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七年来,张忠民教授组织了国内数十位知名学者、实务专家等参与了报告的调研、撰写和发布等工作,公司法学院冀鹏飞老师、侯志强老师和张博老师,刑事司法学院赵祖斌老师等作为核心骨干,环境法学和生态文明学多位博士研究生作为主研人,长期深度参与了课题组的全程工作。
审核人:张忠民
编辑:吴世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